首页 >国内 > > 正文

四大凶兽分别是什么_四大凶兽_快讯

2023-06-15 15:11:17 来源:互联网

1、中国上古四大凶兽,分别是四名“大恶人”的化身,也就是指三苗、驩兜、鲧与共工,他们都因为反抗权力者而被杀,死后精神不灭,被当权者侮为“邪魔”,也就是四大魔兽,分别对应:饕餮(tao tie),浑沌,穷奇和梼杌(tao wu)。

2、 浑沌 《庄子·应帝王》中有“南海之帝为儵,北海之帝为忽,中央之帝为浑沌。


【资料图】

3、”的句子。

4、又写到“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,浑沌待之甚善。

5、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,曰:人皆有七窍,以视听食息,此独无有,尝试凿之。

6、日凿一窍,七日而浑沌死”。

7、这里的记载显示浑沌的形象乃有人之情而无人之形。

8、在《庄子·天地》中又有“彼假修浑沌氏之术也,识其一,不知其二。

9、治其内,而不治其外”浑沌之智力实在有限。

10、这里浑沌更被人化而冠以“氏”。

11、这些显然并不是上古凶兽原型。

12、 更为原始的浑沌形象出自《山海经·西次三经》,“有神焉,其状如黄囊,赤如丹火,六足四翼,浑敦无面目,是识歌舞,实为帝江(江读作鸿)也。

13、”这里的浑沌已和传说中魔兽的形象很一致了。

14、 再到后来,《神异经》中云:“昆仑西有兽焉,其状如犬,长毛,四足,似罴(音皮)而无爪,有目而不见,行不开,有两耳而不闻,有人知性,有腹无五藏,有肠直而不旋,食径过。

15、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,有凶德则往依凭之。

16、名为混沌。

17、空居无为,常咋其尾,回旋仰天而笑。

18、” 浑沌已经完完全全是凶兽的形象了。

19、 还有一种说法,浑沌是驩兜死后的怨气所化。

20、 饕餮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,蚩尤被斩,其首落地化为饕餮。

21、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有云:“钩吾之山其上多玉,其下多铜。

22、有兽焉,其状如羊身人面,其目在腋下,虎齿人爪,其音如婴儿,名曰狍鸮,是食人。

23、”根据晋代郭璞对《山海经》的注解,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。

24、《神异经·西荒经》中有云:“饕餮,兽名,身如牛,人面,目在腋下,食人。

25、” 后来,饕餮变成了图腾,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。

26、《吕氏春秋·先识览》有云:“周鼎著饕餮,有首无身,食人未咽害及其身,以言报更也。

27、”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,其脑袋狰狞,双目炯炯,赫然有神,鼻梁凸出;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,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,或内勾似羊角,或外曲似牛角;巨嘴大张,利齿如锯,嘴略弯曲内勾,或嘴巴紧锁。

28、则作正面盘踞状,身躯拱起,头着地或水云气,两边有一对利爪,象狗爪或虎爪。

29、两侧有一对肉翅,形如耳朵。

30、 穷奇 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记载了穷奇的来历,“少昊氏有不才子,毁信恶忠,崇饰恶言,天下谓之穷奇。

31、”舜将其流放,“迁于四裔,以御魑魅”。

32、少昊为西方天帝,其母名皇娥,其父称为“白帝子”,即太白之精,他们的故事可见于《拾遗记》,非常美丽动人。

33、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,其果实万年一结,吃了的话天老我不老。

34、少昊主宰西方,称为“穷桑氏”,或者“金天氏”。

35、注意这些关键字“白”啊,“金”啊,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,而穷奇也是被舜驱逐到了西北方向,被一同驱逐的还有黄帝的不才子“浑沌”;颛顼的不才子“梼杌;以及“饕餮”三族,作为怪兽的“浑沌”,“梼杌”,“饕餮”也无一例外地出现在西方,其中饕餮位于西南一些,但想来离被称为“西王母”(地名)的西荒之地不远。

36、也就是说,和其他几位帝王略有不同,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,所谓“御魑魅”的说法很可能是指压制当地少数民族,从这样的想法衍生开思考,怪兽们的行为特性也就不足为奇。

37、“浑沌”,“桃杌”,“饕餮”也具有相似的特点。

38、 梼杌 根据《左传》文公十八年:“颛顼有不才子,不可教训,不知诎言,告之则顽,舍之则嚣,傲狠明德,以乱天常,天下之民,谓之梼杌。

39、”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。

40、 《左传》文公十八年道:“舜臣尧,宾于四门,流四凶族混沌、穷奇、梼杌、饕餮,投诸四裔,以御魑魅。

41、”敦同沌。

42、此谓舜流放四凶,以梼杌况鲧。

43、鲧,禹父。

44、 唐人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引《神异经》注道:“西方荒中有兽焉,其状如虎而大,毛长二尺,人面,虎足,猪口牙,尾长一丈八尺,搅乱荒中,名梼杌。

45、一名傲狠,一名难训。

46、” 谓之梼杌。

47、--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。

48、注:“凶顽无匹俦之貌。

49、”。

50、服注:“梼杌状似虎,豪长一尺,人面虎足,猪牙,尾长丈八尺,能斗不退。

51、” 楚之梼杌。

52、--《孟子》。

53、注:“嚣凶之类,兴于记恶之戒,因以为名。

54、丁音恶兽名也。

55、” 《春秋》云:“颛顼有不才子名梼杌也。

56、” 《孟子·离娄下》道:“晋之乘,楚之梼杌,鲁之春秋,一也。

57、”梼杌,音桃物。

58、此谓梼杌同乘与春秋,为国史名,楚史名《梼杌》。
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   2015-2022 北极劳务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9   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